「理論 × 實作雙軌並進」:打造醫工人才的基礎力與未來力

為強化學生在物理學習上的理解與應用能力,本深碗計畫特別設計「雙師共授」課程,聚焦於《普通物理學實驗》的教學優化,藉由理論與實作並重的方式,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與實務能力。課程核心目標,是讓學生能在基礎知識之上,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未來銜接進階醫學工程領域奠定堅實基礎。
課程由計畫主持人吳一凡老師擔任理論教學,深入講解基本物理概念,幫助學生打下扎實知識根基;隨後由共同主持人、健康學院吳季華院長帶領學生操作多項特色教具,將理論轉化為實際實驗經驗。這種「理論講授 × 實作引導」的模式,不僅提升學生理解力,也大大增加學習的參與度與實用性。

共同主持人吳季華進行幾何光學光路分析

自製顯微鏡成果並觀察葉片結構

課程特色亮點如下:
  1. 雙師合作、強強聯手:整合班導師與學院院長的專業優勢,讓學生獲得跨領域、全方位的教學資源。
  2. 即學即用、實作導向:理論講解後立即進行實驗操作,有效鞏固知識、提升學習動機。
  3. 重視團隊合作與問題解決:實驗以小組方式進行,訓練學生的協作與溝通能力,培養未來職場所需軟實力。
  4. 即時回饋、精準指導:導師與院長在課堂中即時給予個別回饋與技術指導,幫助學生突破學習瓶頸。

同主持人吳季華院長引領學生進行單、雙狹縫干涉實驗

課程成果明顯,學生在操作過程中展現出高度參與與積極學習的態度,亦能將抽象的物理理論內化為具體的技能與理解。透過這樣的深碗課程設計,不僅有助於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動機,也強化他們的批判思考與創新應用能力。
此外,課程內容亦對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特別是「優質教育」、「適合的工作與經濟成長」與「工業化、創新與基礎建設」,使學生的學習不僅侷限於校園,更放眼於未來社會所需的多元能力與全球視野。
未來課程將持續精進,包括引入更多光學領域的教學內容、加強與普通物理課的整合,並逐步導入更多跨學科實作機會,進一步強化學生的專業技能與職場競爭力。雙師共授的模式也將延伸應用於其他基礎課程,持續創造學生與師資雙贏的教學新模式。

吳一凡老師帶領學生於12/6 (五)赴南港展覽館參加台灣醫療科技展|亞太最強醫療 X 科技合作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