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的植物園 串聯城市與偏鄉

藉由USR實務型課題推動大學社會責任並拓展學生的訓練場域至偏鄉,本校建築系結合偏鄉環境議題與永續設計,培養學生的跨領域合作、實作、執行以及解決環境問題的能力。課程涵蓋循環建材、水耕植栽技術、水資源管理等主題,並通過實構築、工作坊及產學合作等方式,實現教育資源的有效轉化,致力於強化永續價值。
藉由團隊連結生物科技系水耕植物技術、金工技術、木工技術、循環材料實驗…等,提供學生自主溝通協調能力的建立,從田野調查、與業主訪談溝通、設計概念發想、結構持續精進…等,將建築設計走出教室的框架,進行實地訓練、深化技術、以及提升永續設計發想。跨域結合水耕植物技術,將永續自然融入裝置,提供偏鄉孩童共同參與學實作訓練的教學實驗,形成永續且正向的循環。
此外,全球近四成的碳足跡來自建材使用,為回應環境永續議題,台灣萊雅公司(L’Oréal Taiwan)攜手懷世代公益加速器與銘傳大學建築系,共同推動「L’Oréal 化妝品玻璃瓶循環再利用計畫」。本計畫聚焦於探索化妝品玻璃瓶的再利用可能性,期望透過材料循環創造新價值,成為解決環境問題的重要策略。
113年成果:
  • 推廣環境教育,提供孩子們學習水耕技術、植物拓印等,並將植物種子資訊融入裝置中,啟發孩子們在創作中學習,提供孩子們對在地植栽產生興趣並認識永續的價值。透過產學合作提升學生學習機會,強化環保與循環經濟意識。(SDG4優質教育)

桃園中原文創園區進行實構築工作坊

 

  • 探索回收玻璃瓶的新應用,推動材料技術創新。(SDG9 工業化、創新及基礎建設)

建築系學生進行循環材料測試

 

  • 整合實際構築工程,促進學生與場域跨域溝通合作及建置智慧綠色植物園,運用當地建材、植物,增加偏鄉部落創新設施。將創新材料應用於公共設施,為校園環境注入可持續發展動能。(SDG11永續城鄉)

建築系學生對偏鄉孩童講解製作水資源的雨水收集系統

 

桃園八德大安國小玻璃砂循環材料製作

113年其他補充資料:

銘傳建築IG:中原文創園區-移動植物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