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學習落地、讓學生成長──「觀光財務管理」

「觀光財務管理」作為國際學院旅遊與觀光學程大三上學期的必修課程,是學生進入專業領域的起點。然而,對多數剛升上大三的學生來說,這門課往往被視為艱深難懂的挑戰。更遑論班級中學生來自多元背景──有重補修的大四學生、沒有商管基礎的外院選修生,還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國際學生──學習起點與能力落差極大,使得教學推進難度升高,教師備感壓力。
為回應這樣的教學現場需求,課程導入「深碗課程計畫」設計,透過分層教學、個別輔導、小組合作等教學策略,有效協助不同起點的學生穩定學習節奏,縮短落差,提升學習成效。

 

一、因材施教:階段式分層教學設計
為有效掌握學生的學習進度與需求,課程採三階段分層教學模式:
觀察期(第1至第4週)
課程每堂課提前與延後各半小時,藉由課堂互動與作業成果,掌握學生學習狀況。全班五組的專題小組也在此時正式運作,作為後續分層的基礎觀察依據。
初階輔導期(第5至第8週)
正式導入分層教學:課前統一進行複習,課後延長時間專注輔導學習相對落後的小組,加強理解與應用能力,建立學習信心。
進階分流期(第10週起)
全班學生依照學習成效拆分成兩組:進度落後學生由教師進行一對一或小團體複習輔導;進度超前學生則安排進階案例、挑戰任務,加深專業知識。

課後習題輔導

二、成果亮眼:學生成績與參與度雙提升
透過本次深碗課程的執行,學生的學習成果與教學現場氛圍皆有明顯改善:
學習成績顯著提升
期中考通過率由學期初的 60% 提升至 75%。
80% 的落後學生成功補考通過,顯示輔導成效良好。
超前學生在進階任務與專題報告上表現優異,挑戰成功率達 90%。

課後習題輔導

學習動機與參與度提升
學生普遍反映,在分層教學的協助下,能更有成就感地跟上課程內容,進而增強學習意願。課堂出席率亦由原本的 75% 提升至 85%,課堂互動明顯增強。
小組專題成果豐碩
所有小組皆完成財務管理於觀光產業中的應用案例分析,報告平均分數提升 15%,展現學生將理論應用於實務的能力。

 

三、教學效益擴及師生雙方
對學生而言:
強化基礎能力,提升對財報分析、預算規劃等實務技能的掌握。
建立學習自信,培養自主學習習慣與時間管理能力。
促進本地與國際學生合作與跨文化溝通能力。
對教師而言:
發展適應多元學生背景的教學設計能力。
前期掌握學習狀況,有效減輕學期中後段的教學壓力。
深化教學創新能力,強化自身專業成長。

校外參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