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創新精進

一、計畫緣起

因應本期高教深耕計畫願景,本面向發展將以新科技為重心,包括人工智慧、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等融入教學,以深耕智匯整合學園為執行統合中心,進行課程規劃及教學環境營造之教學創新,期能與產業界合作、學生進入產學實作及實習等作法,共同培育學生,以達本校全人教育、「學中做,做中學」之教學策略,培養具備產業實務、樂活創新及國內外就業之人才,實現「創新教學、學用合一」的理念。深耕智匯學園以人才培育奠基課程為基底、採行學院接軌數位產業、橫向整合跨院合作、活用情境總整課程、學用合一就業實習為策略,採漸進方式進行。
本面向相關計畫朝著上述學生培育的理念,並考量環境的改變、社會人才多面向的需求,擬以素養導向、資訊科技與人文關懷、跨領域與問題解決、國際移動、社會參與之總整能力進行學生的培育。
經校務研究分析,修習程式設計成績與畢業生薪資調查結果發現在校程式設計成績越高,其畢業後薪資也較高。因此,本校全面將程式設計、人工智慧納入全校大一必修學分,由各學院編製所屬「人工智慧」、「程式設計」的實作教材。程式設計修課總人數達全校學生數比例 100%。惟學生修習課程時,對培育資訊技能的智慧科技場域及智慧教室較為缺乏,為提升學生實作應用能力,對於此面向需再強化。
在跨領域學習上,應屆畢業生計3,247人次修習,1,036人次取得證書,占31.91%,畢業生平均約每三人中即有一人完成,非畢業班亦有418人取得,共計1,454人次取得學程證書。全校大一至大四計有8,001人次提出申請,約占全校人數的45.18%,修習人數及取得人數尚有成長空間。為達鼓勵學生跨域探索的目標,將再擴大學生修習及取得人數,以期學生具備跨域能力符合企業求才需求;另將研擬模組化跨域架構,以利學生取得跨域學分。
在國際移動上,本校設有全英教學外語學位學程,目前外籍生已累計97國,採翻轉線上外語教材、搭配華語教學協助提升華語能力,通過國際認證進行國際化的接軌。學生每年出國交流進修比例雖有上升卻仍低於2%,故提升本地生校內跨文化交流與境外國際交流密度、提高境外生比例、增強國際學習場域乃為重要進行方向。
在自主學習及素養培育上,公民素養、批判思考、人文素養、環境素養及團隊合作能力為本校通識中心培育五大素養,含括:媒體識讀、人文關懷、問題解決、社會參與及自主學習等。分析本校通識教育學生五大素養結果顯示,「團隊合作」、「批判思考」及「人文素養」等三個素養對於「自主學習」、「資訊科技人文關懷」、「跨領域」、「問題解決」及「社會參與」都有重要影響,其中「公民素養」對「問題解決」及「社會參與」等能力有很大成效。
課程為培育的基石,本校將進行課程發展全面再造,計畫將以六個要點進行:(1)滿足國家人才需求,如資通訊、STEAM、人工智慧、雙語、跨領域等;(2)滿足企業對創新需求,如影視、動漫、傳播、大數據、物聯網、新科技、新媒體、微電影等;(3)因應108課綱育才改變,高中生所具備的基本素養、知識、技能養成,能銜接至大學的專業培育;(4)發展學院系特色,強化專業培育及跨域學習,也因應少子化環境的改變,透過差異化及特色化的作為,強化教學創新及實作教育,以因應環境的變革與挑戰、突破招生的困境;(5)納入SDGs永續發展目標,於課程中落實培育;(6)培育素養及核心能力,如UCAN職能、共通核心能力、專業核心能力、自主學習、人文關懷,為執行教學創新精進,本校先行規劃系所課程架構全面再造檢視,以期能對接108新課綱的學習樣態,分為八個步驟:(1)架構規劃:包括課程架構的重新設計及模組架構再造。(2)課程規劃:修整課程內容,重新調整課程大綱、教學成效、教學目標、對應系所教育目標、系所核心能力、統一課程內容、教學方法、成績考核。並進行課程分類作為課程施行的指導原則。(3)檢核規劃:針對課程目標、類別目標進行檢核,作為後續成效檢核,開發建置檢核系統,方便院系進行施作及資料保存。(4)執行檢核:各院系透過檢核系統,進行課程目標及類別目標檢核。(5)檢討與回饋:透過檢討,以心得回饋進行方向修整。(6)專家諮詢:對於架構、課程內容、檢核是否恰當,由各院系聘請專家進行審核,針對建議,進行修整,以期規劃更為完整,實作更為精實。(7)檢討會議納入專家:校系與專家共同觀察結果,共同討論問題及解決方式,以為未來施作及規劃的參考。(8)再造職涯課程地圖:因應課程架構、模組、課程內容的改變,對於學生未來就業的工作進行職涯課程地圖調整,以為學生職涯規劃修課的參考。

二、計畫目標與理念

本面向以全面課程再造作為教學精進教學的基石,透過發展創新教學模式、強化學生素養、厚植學生資科與人文基礎能力、培育學生自主學習探索力、建構AI智匯學園跨域學習環境、總整學生專業與跨域能力。透過學院特色接軌產業與學用合一就業實習來強化學生實作與實習能力。
在教師面進行跨域創新教學及教學研究的精進,以創新知能、素養、自主學習、跨域知能培育,透過課程重構計畫給予支持,落實教學實踐研究。學生面上以強化專業、跨域、問題解決、多語、自主學習、應用科技及博雅關懷等面向,造就能駕馭新科技的人才。而深耕智匯整合學園為中心點,與各院系與社區、產業接軌,培育未來產業所需的核心人才。

三、計畫架構

在融滲素養教學創新部分,教師與時俱進發展創新教學模式,規劃專業課程素養融入教學、實作PBL、混合教學創新、AI基礎課程創新、跨域教學創新、推動教學研究等策略,將問題解決、個案研究、行動研究或專題式教學融入專業課程與通識課程中,提升學生實作與問題解決能力、深化專業知能。
在厚植資科人文基礎能力方面,大一全面導入AI與程式設計基礎、強化中文敘事能力、活化多元外語溝通能力、強化媒體識讀與博雅跨域轉銜能力;在培育自主學習探索方面,透過院系專業職涯導師輔導學生依據個人職涯取向,自主規劃專業職能學習計畫,搭配通識的募課和自主學習課程,以及微學分課程、菁英課程、跨域學程、和三創課程等,多面向增廣學生知識廣度,完備個人學習知識地圖;在縱橫整合的智匯學園方面,從下銜接高中教育,推出人才培育AP(Advanced Placement)課程,以強化招生黏著度、從上活用情境總整課程與實習接軌就業力,串接面向C的連結產業合作;在橫向連結跨院系的跨域課程方面,串接面向B善盡社會責任USR活動,深耕社區、涵養公民意識。藉由上述各項執行方案鞏固學生素養基礎,透過實作教學,建構校園共創基地,提供場域讓學生實習,或實際動手將創意轉化為實體成果,據以提升其就業競爭力,進而創新創業。本校精進教學創新五大主軸在融入SDGs方面說明如下:推展創新課程、跨域學習、數位建設、輔導經濟不利學生學習(SDG1),提供高品質教育(SDG4)。藉由上述策略鞏固學生基礎,再加上實作教學,建構校園共創基地,提供場域讓學生實習,將創意轉化為具體成果,提升就業競爭力,進而達成創新創業(SDG8)。